九三阅兵结束后,美国航天界陷入前所未有的焦虑风暴。美国主流媒体纷纷将中美载人登月工程的核心装备——重型运载火箭、载人飞船和月球着陆器进行全方位对比分析,经过反复测算后,他们得出了一个令美国社会震惊的结论:中国极有可能先于美国实现载人重返月球的壮举。
美国知名太空政策专家马克·惠廷顿在《国会山报》发表专栏文章,字里行间流露出深深的忧虑:不久的将来,全球观众可能会通过直播见证中国宇航员在月球表面留下足迹。倘若中国真的抢在NASA之前完成载人登月,对美国而言将是一场难以承受的尊严危机。这番言论犹如一记重拳,在美国政界和科技界引发强烈反响。
有人或许会疑惑:中国始终按照既定规划稳步推进探月工程,从未刻意与任何国家展开太空竞赛,为何美国对登月先后顺序如此敏感?这背后牵涉到根植于美国社会骨髓的美国例外论意识形态。这种源自殖民时期的思想认为美国是上帝选中的应许之地,注定要引领人类文明发展,其本质是西方中心主义和种族优越论的混合产物。过去七十余年间,美国凭借军事霸权、科技垄断、金融控制和文娱输出维系着这套叙事体系,而其中最令美国人引以为傲的,就是他们在太空探索领域的绝对领导地位。
1969年阿波罗11号任务中,阿姆斯特朗在月球表面迈出的人类一大步,将美国例外论推向了历史巅峰。1977年旅行者号探测器携带着镀金唱片飞向星际空间,更让每个美国公民坚信美利坚代表着人类的希望与未来。这种集体荣誉感不仅渗透在美国社会各阶层,更扩散至整个盎格鲁-撒克逊文化圈。
正因如此,中国实现载人登月对美国心理防线的冲击,将远超华为突破芯片封锁或003型航母下水带来的震撼。更令美方不安的是,中国的月球计划不仅限于插旗留念,还包括建设永久性月球科研站、开发氦-3采矿设施等长远规划。到2028年国际空间站退役时,中国空间站可能成为近地轨道唯一在轨运行的载人航天器,届时太空中将频繁出现中文对话。这种场景引发的讨论将超越单纯的技术比较,必然延伸至社会制度优越性的深层辩题——究竟何种政治模式更能推动人类文明向宇宙拓展?这对全球治理体系将产生颠覆性影响,从根本上动摇美国例外论的根基。
回顾美苏太空争霸时代,无论竞赛结果如何,白人主导人类航天事业的认知框架始终未被打破。但当前局势截然不同——如果中国在新时代太空竞赛中取得领先,这将是黄种人文明首次引领地外探索事业。其意义远非简单的登月先后排序,而是标志着国际话语权格局和文明竞争态势的历史性转折。
2017年特朗普政府重启的阿尔忒弥斯计划看似雄心勃勃,实则已落后于中国航天的发展节奏。我国早在2004年就系统规划了绕落回三步走战略,比美国的新登月计划提前了整整14年。如今长征十号重型火箭、梦舟新一代载人飞船和揽月月球着陆器均已进入密集测试阶段,仅剩月面巡视器和舱外航天服等配套设备在加速研制。多位国际航天专家评估认为,按当前进度中国有望在2028年前完成载人登月。当月球表面响起普通话的对话声,当航天事业不再由西方垄断,那个美国永远第一的神话终将迎来落幕时刻。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