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性格暴怒嗜战,常在指挥部咆哮如雷,甚至因在野战医院掌掴士兵而险被彻底解除职务,但他也曾在西西里岛和法国屡立战功,多次率领装甲部队完成大规模突进。德军作战部长约德尔将他比作“美国的古德里安”,而他的老对手隆美尔则盛赞其运动战的成就“无人可及”,他曾因自己的口无遮拦屡次闯下大祸,甚至公开发表应与德国结盟以共抗苏联的狂想主张。而这位曾在美军近代史上留下深刻烙印的赤胆老将,却在二战结束仅四个月后便因一场车祸而离奇身亡。本期二战历史人物志,白狼与您一同回顾美军四星上将小乔治·巴顿。
作为盟军中的高级将领,巴顿堪称是其中性格最为矛盾的一员,他作风强硬、言行粗俗,甚至让许多同僚深感厌恶,但他又以善战和近乎疯狂的进攻精神,赢得了包括隆美尔在内许多敌军将领的尊敬。他还有着近乎偏执的信念,自称为“永恒的战士”,甚至深信自己的前世曾在拿破仑麾下征战,而这种近乎疯狂的执念则源于他那显赫的军事家庭背景。
巴顿于1885年11月出生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一个显赫的军人世家,他的祖父和三位叔祖父均为美国陆军军官,其中两人战死于南北战争中的残酷战场。巴顿的血脉甚至可以追溯至苏格兰准将休·默瑟,这位先祖同样在美国独立战争期间的普林斯顿战役中阵亡。浸润在这样的军事家庭中,巴顿从小就耳濡目染着先祖从独立战争到南北战争时的军事功绩,而这些关于勇气的故事也深刻塑造了这位日后指挥坦克集群驰骋法兰西战场的盟军悍将。
1903年,18岁的巴顿踏入弗吉尼亚军事学院,并于次年在加州参议员托马斯·巴德的举荐下转学至西点军校,他展现出了非凡的运动天赋,精通剑术和马术,甚至能同时代表两所军校参加运动会。1909年毕业时,巴顿被任命为美国陆军骑兵少尉,这在当时是公认的军中精英,在接下来的几年里,他的人生更加充实。他先是在1912年的斯德哥尔摩奥运会上展露锋芒,夺得了现代五项全能的第五名,他还在之后亲手设计出著名的M1913型骑兵军刀,并出版了《军刀练习手册》。凭借出众的运动才能,巴顿再度入选参加1916年的夏季奥运会,但未及参赛,奥运会却因一战爆发而被取消。
巴顿也于1917年5月以潘兴将军副官的身份赴欧参战,负责组建美国远征军的第一支装甲部队。1918年8月,他成为美国第一坦克旅的指挥官,于圣米耶勒战役中初露锋芒,展现出惊人的装甲战天赋。然而在一个月后的9月26日,他在亲率六名士兵与一辆坦克突袭德军机枪阵地时身负重伤,伤愈康复时,一战已经落幕。凭借战场上的卓越功勋,巴顿荣获杰出服务十字勋章及紫心勋章等多项殊荣。
两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深陷孤立主义,大幅减少了对军事单位的投入,许多高级将领也将坦克视为支援步兵的协助工具。但巴顿却对此嗤之以鼻,他潜心钻研坦克技术与战术革新,力主装甲部队应实施创造性的大规模突击。1939年二战爆发后,巴顿饶有兴趣地分析了古德里安和隆美尔创造的装甲突袭战术,而德军在欧洲大陆上势如破竹的“闪电战”也完美验证了巴顿反复强调的一个观点:“即没有坦克的军队,无异于失去利爪的龙虾”。
随着日军偷袭珍珠港,德国对美宣战,历史也赋予了巴顿第二次在战场上淬炼锋芒的机会。1942年11月8日,已晋升为少将的巴顿指挥美军西部特遣军,率领33000人在摩洛哥的卡萨布兰卡发起抢滩登陆,维希法军仅抵抗不到三天便被完全击溃。凭此战功,巴顿在四个月后便晋升为中将,并临危受命执掌美国第二军,该部队在不久前刚刚被隆美尔的非洲军团击溃,巴顿的首要任务是提振士气。
收到命令后的巴顿立刻展开全面改革,他严令全军保持军容严整,推行严苛的作息制度,并要求一丝不苟地执行军事礼仪,他还亲临战地医院,以统帅威仪鼓舞士气。巴顿的整训立竿见影,重整后的第二军在之后的盖塔尔战役中两度击退德意联军的猛攻,一雪凯塞林山口之耻。紧接着,巴顿又被任命为美国第七集团军司令,锋芒直指西西里。他最初的任务仅是保护英军侧翼,然而随着蒙哥马利的部队被德军的顽强防御所困,巴顿果断挥师沿西西里北部海岸公路狂飙突进,并先于英军一步攻克墨西拿。战斗结束时,巴顿与蒙哥马利共毙伤俘获德意联军超11万人。
然而就在西西里岛登陆期间,巴顿两次掌掴受伤士兵的行径却引起轩然大波。1943年8月3日,他在尼科西亚野战医院巡视时,斥责自称因炮击而神经紧张的库尔为胆小的懦夫,怒不可遏地用手背猛击其后脑,致其钢盔飞落,七天后,他又在另一家医院对二等兵保罗大打出手。面对大量抗议信,艾森豪威尔只得向巴顿下达了禁言令,并暂时解除了他的前线指挥权。
为迷惑大西洋沿岸的德军,从而为诺曼底登陆铺平道路,艾森豪威尔才将巴顿擢升为并不存在的美国第一集团军总司令,这支幽灵部队的唯一使命,便是制造盟军将在加莱登陆的假象。1944年6月诺曼底登陆初期,巴顿一直留在英国,直至滩头阵地稳固后,他才作为美国第三集团军的总司令挥师欧陆。
巴顿的首次进攻发生在1944年8月1日的“眼镜蛇行动”中,他先是率部从诺曼底向西进入法国布列塔尼,然后迅速东进,与其他盟军部队共同将大批德军牢牢围困在法莱斯附近。同年12月,当德军在阿登森林发起绝地反击,兵锋直指巴斯托涅时,又是巴顿的第三集团军临危受命,成功将德军的猛烈攻势彻底遏制。
德军撤退后,巴顿随即率部在西欧大地狂飙突进,并最终在强渡莱茵河后挺进德国腹地。自1944年8月1日从诺曼底攻入欧陆,至1945年5月9日战争落幕,巴顿指挥第三集团军横扫21万平方公里土地,攻克一万两千多座城镇,并毙伤俘获数十万名德军士兵。二战结束后,这位直言不讳的盟军悍将却多次语出惊人,甚至公然主张应保留德国武装以便“联德抗苏”,巴顿的危险言论让他在1945年10月被解除了第三集团军司令的职务。被解职后的巴顿也当即决定将回国退役。
然而在1945年的12月9日,一场突如其来的车祸却提前中断了巴顿的军事生涯,尽管医生们竭尽全力抢救这位“血胆老将”的生命,但最终却未能成功,巴顿于1945年12月21日因肺水肿和充血性心力衰竭在睡梦中安然去世。
纵观这位四星上将的一生,他是盟军中最复杂且最具争议的传奇人物,他视士兵为“胜利工具”,却在遗嘱中留钱救济阵亡者家属。他希望能在战场上英勇牺牲,以战士最荣光的方式谢幕,命运却让他以一场离奇的车祸而悲情落幕。而这位被士兵爱戴又被同僚忌惮的军事天才,也就此走完了他跌宕起伏又充满传奇色彩的矛盾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