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田美池,屋舍俨然,远山如黛,好一幅水墨画。车近家乡江西上饶市婺源县,所见皆景。
春节的气氛首先由“板龙灯”装点,这是江西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一家门前一条板凳,上面装着龙身上的各个部位。你家是龙头,我家是龙尾……上百条板凳组合在一起,成了一条穿行在街巷的“板龙灯”。
街巷也别有韵味。村中留存大量徽派建筑,许多人家一直以诗书传家。尝到文化甜头的乡亲们,眼界更开阔了——村里的一座旧祠堂成了非遗馆,婺源县的非遗技艺在此集中展示。
“蓝色的头,黄色的脖子和腹部,叫声清脆。等你们春天再来,说不定就能见到。”博物馆内,见到退休教师俞旺金。67岁的他有另一个身份——村民志愿护鸟队队长。
俞旺金描绘的鸟,学名蓝冠噪鹛,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20多年前,得知村里发现了蓝冠噪鹛,俞旺金就开始组织师生护鸟,多年来,师生护鸟队渐渐升级成了村民志愿护鸟队。婺源县在石门自然村划定蓝冠噪鹛自然保护小区,科研监测和种群保护水平持续提升。护鸟行动本不图什么回报,但鸟儿们吸引游客慕名而来。
在王村村部,我遇到了正在协调组织“板龙灯”表演的村党支部书记俞志金。他介绍,村里的民宿从三五年前的3家增长到了近50家。这样小而美的村落,婺源县还有很多。一大批特色村落,文旅深度融合,带动村民、文化创客等3.6万余人吃上了“旅游饭”。
人民日报社概况关于人民网报社招聘招聘英才广告服务合作加盟供稿服务数据服务网站声明网站律师信息保护联系我们
人 民 网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