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式C₂H₅OC₂H₅)是最简单的对称醚,因早期作为麻醉剂被广泛熟知,同时也是化工领域重要的有机溶剂,其核心性质与具体应用如下:
- 状态与外观:常温常压下为无色透明液体,具有特殊的刺激性甜味(略带醚类特有的芳香),挥发性极强(敞口时可快速挥发)。
- 溶解性:微溶于水(20℃时溶解度约6.9g/100mL),但能与乙醇、、氯仿、苯等绝大多数有机溶剂无限互溶,是优良的非极性溶剂。
- 沸点与熔点:沸点极低,仅约34.6℃(常温下易挥发成气体),熔点约-116.3℃;纯密度约0.713g/cm³(远小于水)。
- 安全性:蒸气密度比空气大(约2.6),易在低洼处积聚;其蒸气与空气混合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爆炸极限约1.9%-36.0%(体积分数),遇明火、电火花或高温(甚至摩擦热)极易燃烧爆炸,因此必须严格远离火源。
- 稳定性:常温下性质相对稳定,不易与强酸、强碱发生剧烈反应,但长期暴露在空气中,会缓慢被氧化生成过氧化物(如过氧化),过氧化物不稳定且易爆炸,因此储存需加入稳定剂(如铁屑),使用前需检测过氧化物含量。
- 麻醉性:蒸气具有强烈的中枢神经抑制作用,吸入一定浓度后可使人失去意识、痛觉消失,这是其早期作为麻醉剂的核心原理。
- 溶剂特性:因分子极性弱,能高效溶解油脂、蜡、树脂、生物碱等非极性或弱极性物质,是有机合成中常用的萃取剂和反应溶剂。
- 19世纪中叶起,曾是临床手术中最常用的全身麻醉剂,通过吸入其蒸气,可快速诱导麻醉状态,且麻醉深度易于调节。
- 但因存在易燃爆炸、麻醉诱导时间长、术后易引起恶心呕吐、对呼吸道有刺激性等缺点,目前已被更安全的物(如氟烷、)取代,仅在少数特殊场景或资源有限地区偶有使用。
- 有机合成溶剂:用于溶解非极性原料或产物,如在制备格氏试剂(有机镁化合物)、合成某些香料或药物中间体的反应中,作为反应介质,提升反应效率。
- 萃取分离:利用其对非极性物质的高溶解性,从水溶液中萃取生物碱(如从植物提取液中分离奎宁、咖啡因)、油脂、色素等,是实验室和工业提纯的常用手段。
- 低温冷却剂:因沸点低(34.6℃),其蒸气挥发时会吸收大量热量,可用于实验室中短时间冷却小型实验装置,或作为某些低温反应的冷却介质。
- 工业清洁:在电子、精密仪器行业,偶尔用于清洗零部件表面的油脂、蜡质污染物,但因安全性差,已逐渐被更安全的溶剂(如异丙醇)替代。
- 燃料添加剂:极少量可作为汽油添加剂,改善燃料的抗爆性和燃烧效率,但因成本高且易燃,未广泛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