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文情节皆为虚构,人物、地点、事件是基于艺术表达的创作,与现实无关。所用图片并非真实人物影像,仅作辅助叙事。本文借虚构故事传递积极价值观,呼吁读者遵纪守法,弘扬友善、正义等正能量,共建和谐社会。
“李队,脚印很杂乱,没有搏斗痕迹,法医初步判断,死亡时间是昨天下午三点到五点之间。”
他叫李建国,市刑警队副队长。他只是蹲下身,捻起一撮崖边的泥土,放在鼻子下闻了闻。
李建国的生活,像他办公桌上那个用了十年的搪瓷杯一样,规律,简单,甚至有些乏味。
上午处理堆积如山的案卷,下午外勤或审讯,晚上如果不加班,就回家给上高中的女儿做一顿不算丰盛的晚餐。
他所在的城区分局,管辖着一半的老城区,每天打架斗殴、小偷小摸的案子层出不穷,真正的大案要案,一年也碰不上几件。
山势陡峭,没有正规的游览步道,只有一条被户外爱好者踩出来的小路,而且没有任何防护措施。
李建国带着队伍赶到时,警戒线已经拉起,法医和技术队的同事正在紧张地工作。
死者是个男孩,看上去不过十五六岁的年纪,穿着一身干净的校服,背上还背着一个蓝色的双肩包。
“致命伤是颅骨碎裂,全身多处骨折,初步判断是从高处坠落导致的。死亡时间,大概在24小时之内。”
老张摇了摇头,“体表没有发现明显的锐器伤和扼痕,具体的,要等解剖之后才知道。”
他让小王留在下面配合法医,自己则带着两个人,顺着那条崎岖的小路,往崖顶走去。
当听到张晨坠崖的消息时,王老师的反应和所有认识他的人一样,充满了震惊和不信。
“张晨是我们班最优秀的学生,每次考试都是年级前三。性格虽然有点内向,但跟同学关系都很好,还当着学习委员。他怎么可能自杀?”
“没有,完全没有。暑假前最后一次见他,他还跟我讨论假期要预习的功课。哦,对了,他说这个暑假他父母给他请了个家教,专门补习化学,他要争取在化学竞赛里拿个奖。”
“我的儿子……我的儿子那么乖……他昨天早上出门,还跟我说要去图书馆看书……怎么会……怎么会……”母亲的哭诉断断续续,充满了绝望。
“警察同志,你们一定要查清楚!我儿子绝对不会自杀!”张晨的父亲掐灭烟头,猛地站起来,抓住李建国的胳膊,“一定是有人害了他!一定是!”
本地的几家媒体,开始以“优等生不堪学业重负,登山坠崖”之类的标题,对事件进行报道。
李建国顶着巨大的压力,几乎把所有的细节都重新梳理了一遍,但依然找不到突破口。
“建国,尸检报告的最终结果出来了。除了坠崖造成的伤害,我们在死者的胃里,发现了一些尚未完全消化的食物残渣。”
“是一种处方药,叫氯硝西泮。剂量很小,不足以致命,但会让人产生嗜睡和反应迟钝的症状。”
技术队的同事,在清理死者那个被乱石磨破的双肩包时,在夹层里,发现了一样东西。
李建国站在他们身后,双手抱在胸前,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那个被拆开的手机主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