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9日的武汉高农生物园格外热闹,一场关乎农业未来的科技“相亲会”在这里上演。在武汉市农业农村局的见证下,武汉国家农业科创中心(以下简称“武汉农创中心”)与江汉大学成功“牵手”,双方将共同推动DNA指纹技术这一农业“黑科技”的深度应用,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装上“科技保险锁”。
在农业农村部华中生物DNA指纹鉴定公共研发中心,一台台精密仪器正在为各类种子进行“身份认证”。“就像公安系统的指纹库一样,我们建立了完整的作物DNA指纹数据库。”技术人员指着一组数据图谱介绍,这里研发的MNP(多核苷酸多态性)标记技术已实现从个位数到上千点位的突破,相当于给种子装上了“高清摄像头”,连最细微的基因差异都无所遁形。
与会嘉宾深入了解了该中心在生物DNA指纹鉴定领域的突破性成果,包括主导制定的1项国家标准和10多项行业标准,以及MNP标记技术的重大进展。
“MNP标记技术可以识别植物DNA中的细微差异,现在该技术的应用范围已从种子维权扩展至动物检疫、海关生物安全等多个领域。”江汉大学系统生物研究院院长彭海介绍说。
江汉大学MNP研发中心现场与伯远生物“结对子”开展合作。人民网记者 郭婷婷摄
当天,武汉农创中心与江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共建从实验室到田间地头的“高速通道”。更引人注目的是,江汉大学MNP研发中心现场与伯远生物、爱基百客等企业“结对子”,让尖端技术直接服务产业需求,加速科研成果转化落地。
“我们要让论文里的数据变成田间的收成。”江汉大学副校张张红星表示,该校在生物育种、食品科学、系统生物学等领域已积累多年,此次合作将加速DNA指纹技术的产业化应用。
“一粒种子可以改变世界,一项技术能够捍卫粮安!”武汉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形象地比喻,“这就像给农业科技装了‘涡轮增压’,我们要让‘实验室盆景’变成‘产业风景’。”同时,深化金融赋能,利用武汉农创基金等资本力量,优先支持MNP技术产业化,助力“纸面专利”转化为“市场价值”。
未来,武汉农创中心与江汉大学将充分发挥各自优势,依托华中生物DNA指纹鉴定公共研发中心的技术引领作用,推动实验室成果向田间地头转化。双方将共同推动武汉加速抢占生物育种检测技术的制高点,支持DNA指纹技术早日成为国家种业安全的“司法鉴定标准”,为华中地区农业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注入了强劲动力。
人民日报社概况关于人民网报社招聘招聘英才广告服务合作加盟供稿服务数据服务网站声明网站律师信息保护联系我们
人 民 网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