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金融市场的神经,从未像2025年这样紧绷。摩根士丹利最新发布的全球风险指数显示,美国经济政策变化已成为全球市场头号变量。
IMF发布的《全球经济展望》中,特别点名中美关系的“不确定性”正对全球资本流动、供应链稳定构成系统性威胁。联合国贸易与发展会议6月报告强调,全球贸易增速下滑,主要原因之一是美中欧三方政策博弈升级。
《政治报》、纽约时报、路透社、德国之声等媒体在不同时间节点,多次用“摊牌”“临界点”“黑天鹅”来形容2025年的中美关系。
五角大楼对华作战30页PPT的消息一经曝光,立即在华盛顿、布鲁塞尔、东京、首尔等主要决策圈引发高层关注。世界银行测算,如果中美发生极端对抗,全球GDP年内下滑或超2%,全球就业岗位减少将以千万计。
1月中旬,特朗普再度入主白宫。就职前夕,白宫对外宣布,总统本人已同中国最高领导人通线日,《华尔街日报》刊出长篇专访,特朗普亲口表示希望“为中美关系带来新气象”,引发欧美媒体和亚太盟友的高度关注。
中美关系表面迎来一丝“暖风”,资本市场一度出现短暂回稳迹象。美国国债收益率短线下行,人民币汇率止跌回升。华尔街金融圈普遍预期,新一轮中美协调或将开启。然而4月2日,一场关税风暴瞬间打破和谐氛围。
美国财政部、商务部、贸易代表办公室联手对中国发起新一轮关税攻势,涉及信息技术、汽车、清洁能源、芯片等12大类产品。关税清单发布当晚,道琼斯指数一度大跌900点,全球商品市场震荡加剧。中国商务部旋即宣布反制,提升对美部分产品关税,同时对稀土等关键原材料实施出口管控。
白宫方面迅速调整策略,开始扩大对华出口限制,涵盖高性能芯片、半导体生产设备、化工新材料和乙烷等。
美国国务院、国防部、国土安全部等机构协同出台“科技脱钩”细则,阻断中国企业获取部分美国高端装备与技术。美方高层在多场听证会上公开表示,“”已成华盛顿政界两党共识。
中国对稀土出口的调控,迅速冲击美国制造业和国防供应链。美国汽车工业联盟、军工巨头洛克希德·马丁、雷神等企业高层密集赴华盛顿游说,表达对稀土断供的忧虑。波音公司内部报告警告,若稀土长期受限,航空发动机、精密仪器、导弹制导系统等生产将大幅放缓。
6月27日,中国商务部宣布,有条件恢复对美民用稀土出口,前提是不得流入军工领域。美国商务部助理部长贝森特7月1日对媒体表示,美方希望中国稀土出口量恢复至4月前水平,强调“愿积极沟通,确保供应链畅通”。美国学者指出,中国对稀土的有序调控,实际上掌握了战略谈判中的关键变量。
高科技领域的对抗同样激烈。4月27日,美国商务部颁布出口禁令,禁止英伟达向中国出口H20等高端AI芯片。英伟达CEO黄仁勋6月12日在财报会上承认,公司已将中国市场从年度利润预测中剔除,过去中国市场贡献高达95%份额。
中国企业快速响应。5月22日,小米集团发布自研3nm旗舰芯片“玄戒01”,突破高端手机芯片自主设计。
6月26日,龙芯3C6000通用处理器正式发布,标志着中国在高性能CPU领域实现关键跨越。7月4日,小鹏G7搭载三颗自研图灵芯片,成为全球首款L3级算力AI汽车。中国科技媒体评价,这一轮芯片“卡脖子”反而加快了国产替代进程。
美国对外政策的“极限施压”不仅针对中国,也让欧盟等传统盟友感到巨大压力。5月24日,特朗普政府宣布,如果美欧贸易谈判在6月1日前无果,将对欧盟商品关税提升至50%。
欧盟委员会随即发布218页反制清单,涉及美国农产品、重型机械、化工原料、半导体零部件等多个领域。
德国前总理默克尔7月2日罕见接受公开采访,直指特朗普对欧盟的策略“极具冒险性”,呼吁27国必须团结应对美方极限施压。
冯德莱恩亲自出马,促成美方同意将关税“窗口期”推迟至7月9日。贸易紧张氛围加剧,欧美关系裂痕不断扩大。全球供应链咨询机构WTO Analytics发布报告称,欧美摩擦正在加速产业链向东南亚、南亚和拉美转移,全球供应链重组成为不可逆趋势。
美国在亚太地区加快军事部署。6月10日,“华盛顿号”核动力航母离开日本,经巴士海峡抵达黄岩岛北部,舰载机全甲板展示,意图对中国展示武力。
7月3日,该航母停靠菲律宾,日、英、澳、加等国驻菲大使及媒体现场观摩。美国国务院公开表示,拉拢菲律宾、日本、澳大利亚等印太盟友,是构筑“防线”的重要步骤。
7月2日,特朗普签署行政令,暂停对12家俄罗斯主要金融机构的经济制裁,冻结资产超3000亿美元。这一举动引发欧美多国政界强烈反应,美国国内“通俄门”争议再起。白宫公开表态,美俄关系有望开启“新篇章”。
俄总统普京7月3日接受央视专访时称,中国市场对全球经济具有巨大吸引力,俄罗斯高度重视与中国的经贸与能源合作。
普京表示,8月底将率团访华4天,出席中国抗战胜利80周年庆典。俄中两国在能源、粮食、高科技、军事等领域合作持续升温,中俄关系正成为全球地缘格局的重要变量。
国际问题专家分析,美国推动美俄关系缓和,试图离间中俄战略协作,但俄方在多次表态中明确强调“中俄是全面战略伙伴”。
中国则持续通过“一带一路”、上合组织、金砖合作等多边平台,加强与俄罗斯及亚欧国家的深度联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