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各省分数线的陆续揭晓,“选什么专业?”“这个专业发展前景怎么样”成为考生和家长们的心头大事。近日,高绩统计了2020-2024年度各高校新增专业情况,在这些契合国家战略和当下发展需求的热门新增专业中,
西安交通大学是全国首批获准设立“大数据管理及应用”专业的五所大学之一,也是该专业的命名单位。自专业设立以来一直在软科中国大学专业排名中位于A+,2024、2025连续两年排名全国第一。
专业面向新时代数据驱动决策的实际需求,聚焦人工智能、大数据与管理交叉的前沿科学问题,旨在培养具备数据价值洞察与智能分析能力的专业人才。
交大网络与新媒体专业获批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在2024、2025年软科中国大学专业排名中位列全国排名第一。
2025年,新闻与新媒体学院紧跟以AIGC为代表的智能技术新热点,推出网络与新媒体专业——智能传播方向,该方向拥有一支由管晓宏院士领衔的优秀教师队伍,以及空间媒介与智能计算陕西省高等学校重点实验室、“繁星指数”——微短剧智能评测与生产大数据等平台,聚成独树一帜的智能传播平台集群硬核优势。
学院院长汪文斌在首届“繁星闪耀”微短剧产业发展会议上发布《“繁星指数”2024年度微短剧行业洞察报告》
2012年,交大机械工程学院率先建成了国内首个大学版智能制造实验平台。从2019年起,学院联合钱学森学院工科实验班、未来技术学院实施“智能制造工程”方向特色培养。2020年,成功获批智能制造工程本科专业。
钱学森班智能制造方向通过强化智能制造与自动化、计算机等学科与知识交叉融合,以及前沿、交叉与创新性项目实践,重点培养具备解决现代与未来技术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可在智能制造、高端装备制造等方向从事技术研发或科学研究工作的拔尖创新人才。
交大于2020年创建全国首个储能科学与工程本科专业。何雅玲院士作为储能专业建设负责人,牵头出版了全国首部《储能科学与工程本科专业知识体系与课程设置》指导书,并获批建设全国首批国家储能技术产教融合创新平台,首家建成学科交叉、产教融合的储能人才培养体系。
在人才培养上由学校与企业共建“四主体一联合”创新联合体,支撑储能专业“高精尖”创新人才培养,推动实现人才链、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
交大在人工智能领域有深厚的历史和积淀,1986年在国内最早成立了人工智能专职研究机构,2017年在全国率先创办人工智能拔尖人才培养试验班,2018年开始招收首届人工智能专业本科生,2019年获教育部首批人工智能本科新专业建设资格。
在中国工程院院士郑南宁教授的带领下,人工智能学院以人机混合增强智能全国重点实验室等国家级平台为依托,厚基础、重实践、强交叉,潜心培养人工智能复合型一流人才。
郑南宁教授领衔构建了人工智能本科专业八大课程群,并主编出版国内首部中英文的《人工智能本科专业知识体系与课程设置》,构建了一流完整的人工智能人才培养体系。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交大会继续扩大人工智能、储能技术、智能制造学科领域的招生规模,感兴趣的学子有更多机会进入这些领域求学。今年学校还新增“法学+英语”双学士学位
复合型人才培养项目,依托2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培养法学功底扎实、英语能力出众、国际人才素养全面和思想政治素养过硬的国际化高端法学人才。
2025年,欢迎来西安交通大学,选择优势热门专业,为自己的未来铺就一条坚实的康庄大道,开启无限可能的精彩篇章。
关注“西安交通大学招生办”,获取关于国家首批985、211,双一流建设高校——西安交通大学的最新精彩资讯!
素材来源:西安交通大学官网、官微,西安交通大学本科招生官网、官微,西安交通大学教务处官微,西部科技创新港官微,麦可思、高绩、软科官微等
我的理解:这里的A+专业为本科阶段专业评估,而不是整个本所博培养阶段的学科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