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大学现代学院是由西北大学申办,教育部批准设立的全日制本科教育独立学院,校园占地千余亩,在校生近万人规模。学校实行规范管理、优良治校、文化育人的办学方略,形成了艺术类、传媒类、文学类、财经类等四大综合专业集群优势。
2025年,西北大学现代学院在陕招生计划1544名,其中本科提前批次(艺术类统考段)艺术类计划657名,本科批次普通类计划887名,招生专业及计划以省级招生考试主管部门公布为准。
本科提前批次(艺术类统考段)招生专业有:播音与主持艺术、戏剧影视导演、表演、音乐学、舞蹈学、影视摄影与制作、数字媒体艺术、新媒体艺术、摄影。本科批次招生专业有:艺术教育、广播电视编导、电影学、网络与新媒体、汉语言文学、金融工程、数字经济等。
2025年,该校在陕录取原则为:报考播音与主持艺术、戏剧影视导演、表演、音乐学、舞蹈学、影视摄影与制作、新媒体艺术、摄影、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在本科提前批次(艺术类统考段)填报,实行平行志愿,在高考文化课成绩和省级统考成绩均合格的基础上,依据考生综合成绩录取,综合成绩=高考文化课成绩×50%+(省级统考成绩÷省级统考满分×高考文化课满分)×50%。报考该校艺术教育(新增专业)、广播电视编导、电影学、网络与新媒体、汉语言文学、金融工程、数字经济专业在本科批次填报,实行平行志愿,按“分数优先、遵循志愿”的原则优先录取第一志愿考生。 华商报大风新闻记者 赵美
西安科技大学高新学院是教育部批准设立,由西安科技大学主办的全日制普通本科独立学院。学校秉承西安科技大学六十年厚重的历史文化积淀,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教育使命,充分发挥学科专业优势和优质教育教学资源,注重“产学研用”相结合与学生高质量就业目标达成,践行高水平应用型试点院校发展道路。
学校2022年被省科技厅、省教育厅联合认定为“省级大学科技园”,依托该平台构建了独特的实践与创新人才培养生态。学校以高质量就业、高水平升学为责任,充分利用科技园的资源网络,通过深化校企合作、开展订单式培养、建设双师团队与实践基地,提升学生职业能力与就业竞争优势。通过升学书院制培养、语言能力提升、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与国际合作,打造升学平台、拓宽升学通道,满足每位学子的学历提升需求。
2025年,学校面向全国26个省份招生,其中在陕计划招生2960人。本科招生增量紧密对接国家战略需求,重点投放至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人工智能、软件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能源与动力工程、物联网工程等8个专业,其中人工智能、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为首次招生。为充分尊重学生的专业意愿,所有进档考生均满足其第一专业志愿。 华商报大风新闻记者 杨芷瑶
西安交通工程学院是经国家教育部批准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高等院校,创办于1994年,是陕西省一所以轨道交通类专业为主的普通本科高校。
学校按照国家现行铁路运营标准建成了集电气化铁路线路和配套的电力轨道车、通信信号系统、牵引变电站及车站为一体的轨道交通综合实践基地及“轨道交通信号联锁实训基地”等专业教学实验实训基地;在教育部与中兴通讯建设的全国首批30所高校共建“ICT产教融合创新基地”项目中是陕西高校一所基地共建签约学校。现有交通运输学院、机械与电气工程学院、通信与人工智能学院、土木与铁道工程学院、人文与管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公共课部等教学单位,在校生万余人。
学校现设置本科专业20个,涵盖工学、管理学、教育学、艺术学等学科门类,形成了轨道交通、电子信息、人文与管理三大专业群。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交通运输、车辆工程、交通工程、通信工程、财务管理6个专业获批陕西省“一流专业”;交通运输实验教学中心获批为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火车侠众创空间”获批为市级众创空间。 华商报大风新闻记者 杨芷瑶
近日,西京学院发布2025年招生政策,凭借全国民办本科院校综合实力排名位居前列的硬实力,以及硕士学位授予单位的办学层次,推出创新性“纯净分组”“零门槛”转专业的招生模式,引发考生广泛关注。学院将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会计学等王牌热门专业单独设组(物理类7个、历史类2个),承诺专业组内100%按第一志愿录取,最大限度保障考生专业选择权。
作为民办高校中的科研强校,西京学院已获批机械、电子信息、土木水利、审计、会计等11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覆盖39个研究方向),为学生提供贯通本硕的优质平台。学院专设“行健书院”,打造考研精英培养体系,近年升学率持续攀升。大批毕业生被西安交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武汉大学、中南大学、中国农业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华北电力大学、西北大学、西南交通大学、陕西师范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等国内双一流名校,以及新南威尔士大学、伯明翰大学、莫纳什大学、悉尼大学等国外知名学府录取,印证了其卓越的人才培养成效。
西京学院“工程科学”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拥有如,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会计学;省级一流本科专业:电子信息工程、自动化、审计学、应用化学、物联网工程、土木工程、电子商务、新闻学等11个优势学科;省级重点建设学科:电子信息、审计(对接硕士点)。
学院师资队伍汇聚超千名专任教师,其中高级职称占比43.3%,硕博学位教师达91.2%,更拥有入选“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的张善文教授及数十位省级教学名师、科技领军人才,为学子提供顶尖学术资源。
西京学院以扎实的工科根基、创新的培养模式和亮眼的升学成绩,为考生铺就“零风险择专业+高质量深发展”的双赢之路,成为志在一流学府学子的理想选择。 华商报大风新闻记者 千朋茹
西安外事学院创建于1992年,是国家教育部批准成立的普通本科院校。学校立足陕西、服务中西部、面向全国、辐射“一带一路”,建设特色鲜明的国际化、应用型、综合性、高水平民办大学,创办百年名校。
学校以新工科、新文科、新医科、新农科建设理念,引领优化学科建设,推进专业交叉融合,人才培养锚定未来需求。共开设本科专业47个,高职(专科)专业25个,涵盖文学、艺术、教育、管理、经济、工学、医学、农学等领域。2025年新增舞蹈表演、数字出版、数字媒体技术三个本科专业。
同类院校中率先开展国际合作教育和留学生教育,与全球25个国家和地区的200余所院校、机构建有合作关系。整合国际教育资源,为学生开辟了交流交换、研学游学、实习就业等通道,通过实地体验增强学生对不同文化的理解,提升语言、专业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开设“出国留学方向班”,为学生开辟本、硕、博全层次的学业晋升通道,提供出国留学全方位服务,培养学生成为具有国际化竞争力的人才。 华商报大风新闻记者 千朋茹
西安翻译学院是由我国当代民办教育拓荒者、杰出教育家丁祖诒先生于1987年创办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经过近40年的办学实践,现已发展成为以文为主、外语为特色、多学科协调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和特色鲜明的民办大学。在“2025软科中国大学排名”中,位列全国民办高校第9位、民办语言类高校全国第三。
学校现有英语、翻译、国际经济与贸易3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法语、日语、商务英语、汉语言文学、汉语国际教育、财务管理、电子商务、环境设计等11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一流专业数占到本科专业总数的35%。学校与科大讯飞合作的人工智能、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软件工程;与凤凰数媒(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合作的播音与主持艺术、视觉传达设计、数字媒体艺术、网络与新媒体;与北京广慧金通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合作的航空服务艺术与管理,这8个专业与企业深度合作,与企业最前沿同步,入校即就业。
2025年新增本科集成电路及集成系统以及创业管理专业,集成电路及集成系统专业已建立了博瑞集信(西安)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实训基地,创业管理实施“1+4”导师制创新人才培养。2025年陕西新高考改革,实行“院校+专业组”志愿填报,为充分尊重学生的专业意愿,学校专业组内确保专业。 华商报大风新闻记者 彭宏
西安欧亚学院成立于1995年,教育部批准的普通本科高校,以管理、经济学科为主,艺术、文学、教育、工学等协调发展的国际化应用型普通本科高校。与全球70余所国际知名大学合作升学,1200余家校企合作实习就业。
2025年西安欧亚学院针对37个本科专业、6个高职专业(新闻采编与制作、软件技术、大数据与财务管理、健身指导与管理、体育运营与管理、工程造价),面向全国28个省份招收5190名新生(较2024年增加275名),其中本科计划4690名(含艺术类计划506名),高职(专科)计划500名。陕西省内本科计划2632名(含艺术类计划452名),高职(专科)计划298名。专业组划分:历史划分4个专业组,物理划分6个专业组。
2025级新生按照录取专业报到注册,2年期间提供4次转专业机会。申请转专业的新生,入学2周后登记申请转专业意向,学期期末考试结束后根据教务处关于转专业的通知,提交转专业申请,下学期开学就可以到新转专业报到了。转专业不收取任何费用,也不审查学习成绩。跨学科类别的,如艺术类和体育类专业学生不允许转入其他类别专业学习,历史组与物理组不能跨类别转专业。 华商报大风新闻记者 彭宏
西安明德理工学院前身是西北工业大学明德学院,举办方为西北工业大学。2014年起在陕西招生批次提升为本科二批。2020年3月作为陕西省首批通过教育部评估考核达标的独立学院,正式转设更名为西安明德理工学院。秉承西北工业大学优良办学传统,依托其雄厚的办学资源优势,目前形成了规模适中、优势突出、特色鲜明,涵盖普通本科、专升本、高职专科以及继续教育国际教育和培训多层次的办学体系格局。
学校设有32个本科专业、17个专科专业,形成了以工学为主,工学、管理学、经济学、文学、艺术学等相互融合、协调发展的应用型学科专业体系,共有5个本科专业入选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双万计划”,其中通信工程专业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飞行器制造工程、播音与主持艺术等4个专业获批“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目前在校生近2万人,专任教师960余人,高级职称占比30%、硕士博士教师占比95.86%、“双师型”教师占比30%。
2025年,面向全国29个省份招生,进档考生将满足第一专业志愿。 华商报大风新闻记者 彭宏
西安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是经国家教育部批准设立的一所全日制普通高等专科学校。现有各类在校生15000余人。西安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是全国最早自建附属医院的高职院校之一,西安医专附属医院位于校园西侧,是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康复为一体的现代化三级综合医院,为学生见习、实习、就业提供了可靠保障,现已形成了“校院一体、医教融合”办学模式,特色鲜明,优势突出。
学校开设护理、临床医学、口腔医学、药学、医学检验技术、医学影像技术、助产、康复治疗技术、智慧健康养老服务与管理、中医康复技术、口腔卫生保健、中药学等专业。其中护理专业和口腔医学专业为陕西省高职重点专业;药学专业被立项为省级一流专业建设项目;口腔医学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被立项为省级一流专业培育项目;护理(老年服务)专业被确定为“首批全国职业院校养老服务类示范专业点”,是目前陕西省仅有的两所院校之一。
学校先后被确定为国家卫生职业技能鉴定站、国家紧缺人才培训基地、全国首批临床医学(3+2)卓越医生培养计划试点高校、陕西省示范性高职院校、陕西省“双一流”院校建设单位、陕西省“双高计划”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单位。学校护理实验实训基地和临床实验实训基地被评为陕西省高职示范性实训基地。
2025年,学校面向全国招生5250名,比去年增加了300名,今年新增口腔卫生保健专业。 华商报大风新闻记者 彭宏
主管QQ
站内信联系电子邮箱
站内信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