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工程与创意设计专业(专业代码:080808T)隶属工学学科门类、自动化专业类,毕业授予工学学士学位。专业立足绵阳、面向四川、辐射西部,打造集工程技术、艺术设计、智能科技于一体的特色融合型专业。培养既有扎实的工程基础和设计功底、又有智能科技知识的应用型人才。通过融合工程实践、艺术创新与智能科技,学生将形成独特的审美视角,提升跨学科整合能力,能够在智能产品设计、智能家居、智慧城市等前沿领域发挥重要作用。专业与四川长虹、四川华信智创等省内多家智能产品企业深度合作,构建了智慧课程体系,引入项目式教学模式。通过真实项目实践、企业导师指导、课程项目化设计等方式,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紧密结合。同时,利用知识图谱技术优化课程内容,实现知识的可视化与系统化,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专业知识。此外,本专业注重数字融合,将人工智能、数字设计技术等前沿技术融入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数字思维。通过智慧课程、项目式教学、知识图谱和数字融合的综合应用,本专业构建了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培养体系。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掌握人工智能、产品设计及制造技术、产品生命周期运行管理等智能工程领域的知识,具备在智能工程领域从事研究开发、工程应用及运营管理等方面的工作能力,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职业道德、创新意识、可持续发展理念、善于学习实践的素质,能够在信息处理、智能家电、物联网等相关领域融入人工智能应用技术,从事产品创意设计、系统集成应用、工程管理等方面的“有理想,多专多能”应用型人才。
本专业有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教科研成果丰硕的师资队伍。专业教师数量共计20名,其中兼职教师5名,优于教育部要求,满足所有专业课小班化教学及个性化指导需求,尤其在实践课程、项目制教学中具备全过程分组指导的优势。教师年龄职称结构以青年教师为主,高级职称教师占24%,工程师占比28%,博士占比20%,硕士及以上学历占比90%。专任教师学科分布涵盖了自动化、人工智能、机械设计、电气工程、设计学等多个领域,与专业交叉定位高度契合。同时,专业长期坚持从京东方科技集团、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九州、长虹等大型企事业单位聘请教学与科研专家,共建学科与专业。
在“应用型人才”需求背景下,智能工程与创意设计专业人才供不应求。毕业生可就职于智能创意产品开发、智能机器人设计、交互设计、视觉传达设计等跨领域创新性设计企业,担任智能设备、电子产品、智能家居、机器人、工业产品的设计和生产管理等工作。就业岗位包含智能制造工程师、工业产品设计工程师、智能硬件工程师、视觉传达工程师、视觉传达工程师等。
本专业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各类竞赛,在教师的悉心指导和同学们的共同努力下,在“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全国三维数字化创新设计大赛、四川省大学生机器人大赛、四川省大学生工程训练大赛、蓝桥杯等比赛中获得多项国家级、省级、市级奖项。
学生们通过参加诗歌朗诵、主持人大赛、迎新晚会、公益志愿者等活动丰富课余生活,树立追求民主、科学、自由、进步的崇高理想,提升自身整体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