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2024年国内44家上市仪器企业人员变动数据显示:迈瑞医疗、纳微科技等企业扩招并加大研发投入,而禾信仪器、皖仪科技等则因营收压力裁员。同时研发人员变化反映企业技术创新策略,行业整体呈现分化趋势。
在以技术为核心驱动的仪器仪表行业,员工数量的增减不仅映射出企业当前的经营状况,更揭示了其在研发投入、市场战略等方面的取舍与倾向。为全面了解国内仪器公司的人员变动情况,仪器信息网特整理了44家国内上市仪器企业2024年的人员变动情况,以飨读者。
整体来看,根据榜单中44家上市企业数据显示:2024年国内上市仪器企业在员工人数上整体呈现出稳中有升的趋势,人员扩增较缩减的企业多4家,其中迈瑞医疗以21667人的员工总数位居榜首,较去年增长20.08%,在多个行业缩编的背景下逆势扩张,继续稳坐国产IVD(体外诊断)龙头宝座。其增长背后,是国际化拓展与数智化转型的双轮驱动。纳微科技则以56.60%的员工增幅高居榜单首位,这一变化得益于其于2024年2月出资1.792亿元收购福立仪器部分股份,以及颗粒材料产品线的持续扩张,反映出企业对高毛利、高成长业务的持续投入。此外,阿为特、四方光电、易瑞生物、华盛昌等9家企业的员工总数增幅均超过10%,展现出其在细分赛道中积极扩张的人才需求。反观,有20家企业在2024年出现不同程度的裁员。其中,禾信仪器的人员缩减尤为显著——员工总数由2023年的684人降至276人,减少408人,跌幅近60%。研发团队规模也从145人锐减至43人,同比减少102人。结合其2024年营收同比下滑44.70%的表现来看,企业正处于利润空间压缩与战略调整的双重压力下,采取了成本控制与组织结构优化的应对策略。其他减员幅度超过10%的企业还包括皖仪科技、聚光科技、蓝盾光电、博讯生物、雪迪龙、泰林生物等,充分说明人员结构调整与营收压力高度相关。
研发人员的变化更加直观地反映出企业在技术创新上的重视程度。迈瑞医疗不仅员工总数领先,其研发团队规模也达5259人,占比近25%,同比增长18.85%,展现出其持续深化产品创新和技术升级的战略定力。纳微科技在研发端同样表现亮眼,研发人员数量同比增长37.14%,研发投入同比增加25.84%,主要系公司持续加大产品的研发投入、加强高端技术人才引进、优化人员结构引起,以支撑公司在高精度、高性能、高质量微球材料研发和生产领域的技术延展。普源精电的研发投入从2023年的1.42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2.06亿元,同比提升45.07%,研发人员增幅达到44.86%,反映出其在产品迭代与电子测量仪器细分赛道上的持续发力。三德科技、四方光电、华盛昌、日联科技等4家企业的研发人员增幅也超过10%,说明这些企业在新技术突破和产品迭代方面积极投入,在其细分领域保持活跃。相比之下,超过半数的企业出现研发队伍缩编趋势。其中,天瑞仪器、皖仪科技和聚光科技的研发人员数量分别同比下降了57.49%、30.98%和29.50%。天瑞仪器的研发人员减少,主要由于部分研发项目完成后转入量产阶段,原研发人员被分流至生产制造和产品服务等技术岗位。皖仪科技则通过优化研发人员结构,着力提升团队整体素质和研发效率,从而推动科研成果的加速转化。
此外,部分企业虽在整体员工数量上实现增长,但研发团队却同步缩水。例如,易瑞生物因体外诊断业务收缩,导致相关研发投入及团队规模相应减少。泰坦科技、钢研纳克、阿为特、博晖创新等公司在员工总数实现两位数增长的同时,研发人员数量却同比下降了8%以上,反映出企业在业务扩张过程中,可能对研发资源配置策略进行了调整或重新定位。值得注意的是,博讯生物的员工总数同比减少了13.28%,但其研发人员数量却保持不变,显示出该公司在压缩人力成本的同时,仍维持对研发团队的稳定投入。
结合“2024年国产仪器厂商营收排行榜”整体来看(详情见:2024年国产仪器厂商营收排行榜揭晓!),企
业人员结构的变动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各细分行业所处的发展阶段。生命科学仪器企业普遍面临下行压力,受到市场需求变化、集采政策驱动的检验降费、DRG等因素影响,不少企业通过人员优化或压缩研发投入以维持运营稳定。相较之下,光学仪器、环境监测及分析仪器企业在市场分化中更显活跃,依托新业务拓展或技术突破构建“第二增长曲线”,其人员调整更具灵活性与前瞻性。而在物性及测量仪器领域,随着全球电子测量市场持续增长,AI技术的加速应用正推动行业迈向技术升级和产品革新阶段,带动企业研发团队的持续扩张。
总而言之,2024年国内上市仪器公司的人员结构变动,既反映出企业对市场环境变化的快速响应,也映射出各自的发展策略。一方面,以迈瑞、纳微为代表的企业在稳定业务支撑和技术优势基础上,加大对研发人才的投入,借势扩张、提升竞争壁垒;另一方面,部分企业在营收下滑或转型阶段通过裁员来优化组织结构、降低运营成本。可以预见的是,随着科技创新与国产替代的不断深入,企业对高素质研发人才的争夺将更加激烈,研发队伍的扩张或缩减,也将持续成为观察产业发展的重要风向标。
为科学仪器及分析检测行业的用户提供了一个全面、及时、互动的信息交流平台,促进业内人士之间的交流与合作。